太阳娱8722app✪欢迎莅临

2021年地理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者:Tristar发布时间:2022-04-14浏览次数:733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1年)

学位授予单位

名称:上海师范大学

代码:10270

授权学科

(类别)

名称:地理学

代码:0705

授权级别

博  士

一级学科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学位点负责人

姓名:卢松

手机:(021) 6432 3752

一、上海师范大学地理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发展现状

我校于2011年获批地理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共包含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等二级学位点3个,其中自然地理学二级学位点于2001年获批,人文地理学二级硕士学位点于1997年获批,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二级学位点于2010年获批。

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点注重自然地理学、生态学、地理信息科学和自然资源管理等的交叉融合,旨在培养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地理学专业基础理论素养,能够熟练运用传统野外调查、现代“3S”技术和地球大数据等研究方法,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综合应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设有城市环境与生态过程、环境演化与自然灾害和自然资源信息工程等三个方向。

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点注重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城乡规划学的交叉融合,旨在培养面向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能够熟练掌握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和运用包括GIS空间分析、大数据分析和城市网络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面向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设有城市空间与产业布局、国土空间与区域旅游规划等两个方向。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学位点注重地理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加强与生态学、环境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的交叉融合,旨在培养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地理信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熟悉地理学、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等应用领域,能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建设、空间分析与应用、辅助决策与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设有城市遥感与GIS应用方向。

1.培养目标与学位标准

 1.1培养目标

熟悉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胜任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分析工作;掌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数值分析等技能,熟悉科学研究从数据采集到定量分析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具有符合规范地完成研究报告、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胜任与地理学有关的工作,就业面宽广(能够在资源利用、灾害应急、环境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等部门从事开发、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或具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基础。

 1.2学位标准

对培养的硕士生,需要满足课程要求,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方可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1.2.1 学习年限

学制3年,最长5年(含休学期)。

1.2.2 课程设置与学分

硕士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满的学分不少于31分,包括学位公共课(5学分)、学位基础课(9学分)、学位专业课(9学分)、限定选修课(2学分)、任意选修课(2学分)、校通识课(1学分)、学术讲座(1学分)、学术规范(2学分)。各门课程经考核通过方能取得规定的学分。

1.2.3 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A 培养方式

基本教学活动采取讲授、讨论和撰写小论文的形式。科研能力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和参加系列学术活动的形式培养。三年级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即开题报告、答辩等环节,全面提高研究生素质和能力。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至少一篇学术性论文。

B 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中期考核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必须在第五学期结束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参照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1.2.4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除标注的引用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的撰写学位论文写作必须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要求(见《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手册》);学位论文所研究的课题围绕地理学研究领域,在学术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基本条件

 2.1培养方向或培养特色

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点现设城市环境与生态过程、环境演化与自然灾害和自然资源信息工程等三个方向。其中,城市环境与生态过程方向重点开展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城市生态与碳循环研究等研究;环境演化与自然灾害方向重点开展城市承灾体与脆弱性的时空演化研究,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研究等;自然资源信息工程方向依托重点开展自然资源动态监测与模型模拟研究,自然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研究,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等。拥有上海师范大学唯一的国家级科研创新基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上海师范大学长三角生态研究院、城市生态与环境过程校级重点实验室、GRIP-上海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中心等,并与美国塞勒姆州立大学等建立密切合作关系联合培养自然地理学硕士研究生。

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点现设城市空间与产业布局和国土空间与区域旅游规划等两个方向。其中,城市空间与产业布局方向聚焦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重点研究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区域创新空间与产业集群、区域交通体系与城镇发展和国际城市比较研究等领域;国土空间与区域旅游规划重点研究国土空间规划、国土整治、区域旅游规划、可持续旅游、国家公园与生态旅游等。拥有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高峻工作室、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旅游研究院都市旅游研究基地,以及上海师范大学国土空间与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中-欧城市比较研究中心、中-澳国家公园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中-日人文地理与区域创新研究所等科研平台。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学位点主要设有城市遥感与GIS应用方向,积极围绕中国城市群、长三角一体化和国家生态保护地的可持续发展开展研究,突出数据科学的引领,以地球大数据为手段,综合空间观测、地面监测、实验室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为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先进的方法论和技术,为资源与环境管理及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依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上海师范大学长三角生态研究院,建立长三角生态大数据实验室,实验仪器先进,实验设备完善。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塞勒姆州立大学建立“1+1+1中美GEO-GIS硕士研究生双学位项目”,联合培养GIS硕士研究生。

 2.2师资队伍

截止到2021年,地理学共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5人,从职称结构看,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6人,高级职称占比100%;从学位结构看,均具有博士学位,博士化率100%;全部导师最高学位均非单位获得;从年龄结构上看,60岁以上2人,50-599人,40-496人,30-398人。

2.2.1培养方向及学术带头人、主要学术骨干

培养方向一

自然地理学


专任教师数

7

正高职人数

4

序号

姓名

出生年月

最高学位

专业技术职称

/硕导

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

海外经历

是否带头人

1

温家洪

1966-06-10

博士

教授

博导

省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

2

高峻

1962-06-20

博士

教授

博导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


3

康建成

1957-04-20

博士

教授

博导



4

杜士强

1984-01-24

博士

教授

硕导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规划与标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5

赵敏

1973-09-19

博士

副教授

硕导



6

柳云龙

1971-11-14

博士

副教授

硕导




7

马群

1987-1-27

博士

副教授

硕导




培养方向二

人文地理学


专任教师数

10

正高职人数

3

1

王承云

1961-11-08

博士

教授

硕导

日本立命馆客座教授、上海市地理学会理事

2

林涛

1963-07-19

博士

教授

硕导

上海地名学会理事


3

卢松

1974-02-28

博士

教授

硕导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旅游资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4

曹月娥

1976-06-01

博士

副教授

硕导



5

冯翔

1980-07-29

博士

副教授

硕导



6

李仙德

1984-09-24

博士

副教授

硕导



7

廖邦固

1980-01-28

博士

副教授

硕导



8

孟庆洁

1970-04-13

博士

副教授

硕导



9

徐慧

1981-01-25

博士

副教授

硕导



10

张中浩

1987-02-12

博士

副教授

硕导

上海市地理学会会员、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


培养方向三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专任教师数

8

正高职人数

2

1

林文鹏

1973-06-13

博士

教授

博导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

2

哈斯巴干

1967-11-10

博士

教授

硕导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客员研究员


3

李巍岳

1983-03-26

博士

副教授

硕导

中国地理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委会委员


4

李卫江

1976-08-15

博士

副教授

硕导

上海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交通与智慧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5

王亮绪

1976-06-28

博士

副教授

硕导



6

徐迪

1986-06-25

博士

副教授

硕导



7

於家

1982-08-04

博士

副教授

硕导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8

张敏

1984-10-20

博士

副教授

硕导



 2.3科学研究

2021年,地理学学位点教师团队新增各类科研项目61项,科研经费3411.84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青年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3项、企事业委托项目37项目。在研国家级项目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目),科研经费578万元,在研省部级项目9项,科研经费184.4万元。发表学术论文84篇,其中SCI论文17篇(其中,11篇、24篇)、SSCI论文7篇、CSSCI/CSCD论文13篇、EI论文2篇。出版专著1部。

2.3.12021年度本学位点教师新增主要科研项目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项目来源

立项日期

合同经费(万元)

项目开始

日期

计划完成

日期

1

面向稀疏台站区域极端降水低估的多源遥感融合方法研究

李巍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21-11-04

56

2022-01-01

2025-12-31

2

基于高光谱的城市花期变化对过敏人群健康风险影响

徐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21-11-04

51

2022-01-01

2025-12-31

3

生态海塘”构建与模拟关键技术研究——以上海杭州湾沿岸为例

张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21-11-04

51

2022-01-01

2025-12-31

4

城市群协同创新机理、空间效应与动力机制研究

王承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21-11-04

54

2022-01-01

2025-12-31

5

沿海城市极端风暴洪水动态风险情景分析—以上海为例

温家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21-11-04

56

2022-01-01

2025-12-31

6

基于FY-4卫星云参数和地形的登陆台风降水反演机理及关键技术研究

燕亚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2021-11-04

24

2022-01-01

2024-12-31

7

城郊水体-植被耦合系统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机制研究

刘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2021-11-04

24

2022-01-01

2024-12-31

8

城市建筑能耗碳排放的高时空分辨率模拟与驱动因素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郑远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2021-11-04

24

2022-01-01

2024-12-31

9

大数据支持下的城市扩展过程对湿地景观可持续性影响评估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李经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2021-11-04

24

2022-01-01

2024-12-31

10

基于个体行为视角的职住平衡测度与优化机制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唐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2021-11-04

24

2022-01-01

2024-12-31

11

城市绿地景观结构对游憩服务价值及空间分异的影响研究

付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2021-11-04

24

2022-01-01

2024-12-31

12

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环境演变评估与观测平台构建关键技术与示范

高峻

上海市科技专项

2021-12-10

200

2021-12-01

2022-11-30

13

城市建筑群能耗碳排放模拟与绿色屋顶降碳减排效果评估研究

郑远帆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2021-11-30

30

2021-10-01

2023-09-30

14

中资企业在发达经济体新兴产业领域的研发国际化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

叶琴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

2021-09-23

5

2021-05-01

2022-04-30

15

长三角碳收支高分辨遥感观测与同化关键技术

高峻

上海市部分地方院校能力建设专项

2021-09-10

60

2021-07-01

2024-06-30

16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风暴洪水危险性评估与防御机制研究

张敏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

2021-10-01

15

2021-10-01

2024-09-30

17

城市生态空间管治的社区参与特征、机理与政策优化路径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徐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

2021-08-19

8

2021-08-19

2024-09-01

18

全球城市与全球化的城市资产

冯翔

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项目

2021-07-28

10

2021-07-28

2022-07-28

19

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耦合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张中浩

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项目

2021-06-30

3.5

2021-06-30

2022-06-30

20

上海健康社区建设对策研究—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视角

王慧敏

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项目

2021-06-30

3.5

2021-06-30

2022-06-30

21

城市数字化转型战略指定及引领研究

冯翔

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项目

2021-05-25

10

2021-05-25

2022-05-25

22

数字化推动全球城市的生态治理研究

高峻

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项目

2021-05-25

10

2021-05-25

2022-05-25

23

本市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与培育调研

高峻

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项目

2021-05-17

5

2021-05-17

2021-12-31


合计

772




2.3.2 本学位点教师主要在研项目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项目来源

立项日期

合同经费(万元)

项目开始

日期

计划完成

日期

1

遥感产品和网络大数据支持下的中国城市群可持续性评价

高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16-09-01

330

2017-01-01

2022-12-31

2

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及防控体系研究

高峻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017-9-27

60

2020-04-27

2020-12-01

3

时空大数据支持下的大都市开放性公共空间内外一体化应急疏散引导研究

於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20-09-17

48

2021-01-01

2024-12-31

4

大都市区洪涝灾害承灾体的时空演化与驱动机制—以上海为例

杜士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18-10-11

58

2019-01-01

2022-12-30

5

基于区域地貌沉积演化的陕山地堑盆地古人类遗址年代研究

王初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18-10-11

60

2019-01-01

2022-12-30

6

解析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与机理研究:以长江经济带生物医药产业为例

叶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19-09-29

22

2020-01-01

2022-12-31

7

大都市区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保险技术(3)

李卫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2018-07-23

25

2018-01-01

2022-12-31

8

大都市区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保险技术(2)

杜士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2018-07-23

60

2018-01-01

2022-12-31

9

大都市区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保险技术(1)

温家洪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2018-07-23

40

2018-01-01

2022-12-31

10

公共安全事件中彰显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优势的政策研究B

王慧敏

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项目

2020-06-10

3.5

2020-06-10

2021-03-10

11

知识复杂性、多样性与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

李仙德

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

2019-09-09

8

2019-09-09

2022-12-30

12

时空大数据支持下的开放性公共空间应急疏散引导研究

於家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2020-11-17

20

2020-07-01

2023-06-30

13

疫情后全球价值链布局调整对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行为的影响:以特斯拉与宁德时代为例

叶琴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

2020-09-21

5

2020-07-01

2021-06-30

14

上海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王承云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

2020-09-21

20

2020-07-01

2021-06-30

15

联合多源观测与模式数据尺度优化的长三角地区短时极端降雨模拟研究

李巍岳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2019-07-01

20

2019-07-01

2022-06-30


合计

779.5




2.3.3 本学位点教师出版专著/教材情况

序号

著作名称

第一作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1

中国快递服务的空间组织

林涛

科学出版社

2021-11-28


2.3.4 本学位点教师代表性学术论文

方向

论文名称

作者

期刊名称

发表时间

论文级别

自然地理学

Chinese Built-up Land in Floodplains Moving Closer to Freshwaters

杜士强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2021-04-13

SCI

Evaluation of ERA5 reanalysis precipitation dataset over Chinese Mainland

李巍岳

JOURNAL OF HYDROLOGY

2021-04-10

SCI

Assessing Chinese flood protection and its social divergence

杜士强

NATURAL HAZARDS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2021-02-24

SCI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our Merging Approaches for Regional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

李巍岳

IEEE Access

2021-02-18

SCI

Influence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n the COVID-19 Transmission with Season and Geographic Location

曹月娥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1-01-19

SCI

A new multiple return-period framework of flood regulation service—applied in Yangtze River basin

杜士强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1-01-18

SCI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manufacturing firms in the flood prone Yangtze Delta

李卫江

ENVIRONMENTAL HAZARDS-HUMAN AND POLICY DIMENSIONS

2021-10-13

SSCI

Scenario-based economic and societal risk assessment of storm flooding in Shanghai

李卫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STRATEGIES AND MANAGEMENT

2021-08-27

SSCI

Population pattern and exposure under sea level rise: Low elevation coastal zon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1990–2100

李卫江

CLIMATE RISK MANAGEMENT

2021-08-10

SSCI

人文地理学

The Geographies of Expatriates’ Cultural Venues in Globalizing Shanghai: A Geo-Information Approach Applied to Social Media Data Platform

冯翔

ISP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2021-08-02

SCI

Coupling the driving forces of urban CO2 emission in Shanghai with 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method and Granger causality inference

邵琳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1-05-20

SCI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the position of Chinese cities as international tourism hubs:product destination versus business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冯翔

BOLETIN DE LA ASOCIACION DE GEOGRAFOS ESPANOLES

2021-05-10

SSCI

Determining factors of cities' centrality in the interregional innovation networks of China’s biomedical industry

叶琴

SCIENTOMETRICS

2021-04-01

SSCI

Geography and location selection of
multinational tourism firms: strategies for
globalization

冯翔

TOURISM REVIEW

2021-01-29

SSCI

An evalua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in Shanghai, China, using eye tracking

张中浩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2021-01-01


SSCI

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合作网络空间演化研究

王承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10-08

CSSCI

中国新创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李仙德

地理科学进展

2021-06-28

CSSCI

从等级制中心地到关系型城市网络——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城镇体系核心特征的转变

林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5-30

CSSCI

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卢松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1-01-15

CSCD

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

Integrating Sentinel-1/2 Data and Machine Learning to Map Cotton Fields in Northern Xinjiang, China

胡熠娜

Remote Sensing

2021-11-27

SCI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15-minute community life circle based on supply and demand matching: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王亮绪

PLoS One

2021-08-31

SCI

Boosting geoscience data sharing in China

王亮绪

Nature Geoscience

2021-08-02

SCI

Impacts of socioecono-mic determinants, spatial distance and climate factors on the confirmed cases and deaths of COVID-19 in China

曹月娥

PLoS One

2021-07-27

SCI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trieval Algorithms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Landsat-8 Data

林文鹏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1-05-25

SSCI

Simulating Airflow Around Flexible Vegetative Windbreaks

刘睿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2021-09-10

SCI

Effect of Dust Deposition on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Estimation in Urban Plants from Reflectance and Vegetation Indexes

林文鹏

Remote Sensing

2021-09-08

SCI

Differences in the ecological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urbanization

徐迪

urban climate

2021-09-01

SCI

Combination of Sentinel-2 and PALSAR-2 for Local Climate Zone Classification: A Case Study of Nanchang, China

哈斯巴干

Remote Sensing

2021-05-05

SCI

Estimation model of dust deposition capacity of common vegetation based on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in Shanghai

林文鹏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2021-04-05

SCI

 2.4教学科研支撑

截止2021年底,学位点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上海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中国旅游研究院都市旅游研究基地、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高峻工作室)。校级科研平台4个(城市大数据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GRIP-上海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中心、中日人文地理与区域创新研究所、中欧城市比较研究中心)

 2.5奖助体系

2021年,学院对于研究生的资助奖励主要涵盖了新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科研成果奖励等研究生奖助项目,奖助资金对象涵盖全体地理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各类资助学金的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2.5.1研究生奖助学金情况表

类别

资金总额(万元)

所占百分比(%

新生奖学金

1.6

2.49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8

12.44

国家助学金

0

0

学业奖学金

53.596

83.32

科研成果奖励

1.128

1.75

三助费

0

0

其他

0

0

合计

64.324

100.00

3.人才培养

 3.1招生选拔

2021年,报考我校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共计163人,录取研究生共48人,其中,1人为本校推免生。

为保证生源质量,2021年学位点调整了考试科目,增加《计量地理学》作为考试科目,对数学专业能力的要求;严把复试关,淘汰科研能力、综合素养相对较差的考生;学院做好内部宣讲,设立针对本科生的科研项目、设立地理创新班等措施,发挥学位点导师主动性,吸引有考研意向的学生提前加入导师的研究团队达到报考或直研本学位点的目的。同时,通过学院网站宣传学位点取得的成果,吸引优秀生源考生。

3.1.1 2021年生源报录比

分类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合计

第一志愿报考人数

40

74

49

163

第一志愿录取人数

8

17

16

41

其中:推免生

0

0

1

1

报录比率

20%

23%

32.7%

25%

生源结构

211高校8 %;本校生源25 %;外校普通大学类生源47.9%;其他类学校生源18.8%

 3.2思政教育

3.2.1 注重党建引领作用,凝心聚力培育英才

学院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抓手,着力开展研究生党建工作,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基层组织更加有力、党员个人更加有为,辐射面广、影响力强的研究生党建工作局面。在严格的组织工作作风之下,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方针,团结带领全院上下大力培育优秀研究生学子。

首先,学院在形式和内容上严格研究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组织研究生支部每月按照学校的指导意见和要求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活动后及时总结、提交材料。同时,引导广大研究生党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人生的精彩华章。其次,学院积极开展研究生设岗定责工作,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在思想、实践、就业、学习、科研等方面的自身优势,以党员结对、科研指导、学生工作、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导研究生党员做朋辈帮扶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在研究生党建方面,学院接收2021级地理学新生党员11名,其中正式党员7名,预备党员4名。今年,我院积极开展学校党员集中教育培训活动,包含集中党课、走访红色场馆、电影党课等,利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对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在党员发展方面,2021年共发展地理学研究生党员11名。

3.2.2 坚持教育根本任务,凸显课程思政影响

各学位点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建设,大力构建“全专业推进、全过程贯穿”的育人体系,从公共课到专业课,从基础课到限选课,精心编排各学位点的专业课程,切实发挥好每门课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学院通过“请进来”的方式,结合疫情防控管理要求,邀请行业内的各界学者嘉宾,在线上、线下为研究生安排多种形式的讲座交流,提升学术科研能力的同时,旨在培育高尚的家国情怀,增强艰苦的奋斗精神,厚植良好的学术氛围。

3.2.3 广泛开展评优评奖,树立朋辈先锋榜样

各学位点内依托校内外的资源和平台,开展各类评优评奖活动,例如学院大地奖学金评选、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优秀毕业生评选等,评审和选拔出优秀研究生学子,通过宣传他们的卓越事迹,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争优创先,强化朋辈的示范引领作用。

20216,学院举办首届“大地奖学金”颁奖仪式。秉承“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经学院评审,共评选出10名大地奖学金个人和团队、10名提名奖个人和团队。其中,来自 2018 级自然地理学的 2 名同学沈菊、王恩泽获得大地奖学金,2019 级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杨雯丽同学获得大地奖学金提名。

3.2.4 营造卓越校园文化,培养良好师德风气

在学校研究生会的组织和指导下,院级研究生会开展了各类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营造了卓越的校园文化氛围。例如首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院内评选、第一届研究生羽毛球比赛初赛、第八届“师道杯”研究生学术演讲比赛院内赛等活动。

2021年,上海师范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我心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旨在表彰“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的先进典型,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激发全体研究生导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王承云教授获得了首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的殊荣,为学院树立了优良的师德榜样示范;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康建成教授获得“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荣誉称号。

 3.3课程教学

2021年,依托地理学科一级学科优势,以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较好地掌握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地理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掌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数值分析等现代科技手段等为培养目标;熟悉科学研究从数据采集到定量分析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具有符合规范地完成研究报告、发表学术论文、撰写学位论文的能力的学位要求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核心课程包括一级学科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每个方向都有数量丰富的选修课程,还可以跨专业选修课程,提高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内的基本素养,掌握更广泛的专业基础知识。

3.3.1 2021年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设置(不含全校公共课)

课程

类别

课程

名称

开课学期

任课

教师

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称

授课语言

学位基础课

(选4门课程,至少9学分)

地理学思想史

2

32


贾铁飞

教授

中文

景观与区域生态学

2

32


高峻

教授

中文

房学宁

讲师

中文

人文地理学前沿

2

32


林涛

教授

中文

资源环境遥感

3

48


哈斯巴干

教授

中文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3

48


王亮绪

副教授

中文

城市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

3

48


陈能

教授

中文

学位专业课

(选4门课程,至少9学分)

气候变化与城市环境

3

48


杜士强

教授

中文

灾害风险分析与管理

2

32


温家洪

教授

中文

城市生态学

2

32


马群

副教授

中文

城市地理学

3

48


王承云

教授

中文

旅游地理学

2

32


卢松

教授

中文

国土空间规划

2

32


曹月娥

副教授

中文

城市遥感

2

32


林文鹏

教授

中文

空间分析应用建模

2

32


於家

副教授

中文

郑远帆

讲师

中文

GIS二次开发

3

48


李巍岳

副教授

中文

选修课

专业外语(限选)

2

32


本学院


/

城市空间分析

2

32


廖邦固

副教授

中文

社会与文化地理学

2

32


卢松

教授

中文

跨专业选修课

2

32




中文

 3.4导师指导

严格执行《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职责、遴选和流动的暂行规定》,结合学院师资队伍情况,20215月修订推出《太阳娱8722app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修订稿)》。其中,对导师的遴选、职责和流动提出了具体要求。2021年,新遴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生导师1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科研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优秀教学科研人员。

按照学校相关要求严格执行在研究生教育、培养全过程中导师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要求。组织地理学科导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各项导师培训、研究生教育讲座等。

 3.5学术训练或实践教学

学位点依托上海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立长三角生态教育产教融合基地。为研究生提供野外实践学习,通过知识转化,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生态科普活动。

3.5.1 2021研究生科普志愿者团队面向大中小学单位开展科普服务统计

序号

时间

单位

人数

1

2021.2.20

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2

2

2021.5.11

浙江农林大学

2

3

2021.5.11

七宝中学

20

4

2021.5.19

福建师范大学

4

5

2021.7.2

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老师及学生

20

6

2021.7.6

首届长三角生态文明教育论坛

120

7

2021.7.16-20

青浦区第一中学

28


小计


196


3.5.2 2021研究生科普志愿者团队面向社会公众科普服务统计

序号

时间

单位

人数

1

2021.2.23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15

2

2021.4.2

青浦区林业站、青浦区人大

7

3

2021.4.7

上海师范大学机关党委、学工部党支部、园区党校

30

4

2021.4.9

上海师范大学校党委组织部

27

5

2021.4.2

上海测绘院

4

6

2021.4.2

上海师范大学全球城市研究院

10

7

2021.5.7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林业总站、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

13

11

2021.5.12

上海师范大学理工三学院

42

12

2021.5.15

2021.5.16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太阳娱8722app

70

13

2021.5.19

世界自然基金会

9

14

2021.5.21

上海师范大学科技处

24

15

2021.5.26

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18

16

2021.5.28

世界自然基金会

中国绿建委绿色校园学组教材项目组上海单位

20

17

2021.5.28

金泽镇政府

30

18

2021.5.28

青浦区人大常委会

8

19

2021.5.29

上海师范大学全球城市研究院

40

20

2021.6.11

上海师范大学侨联

22

21

2021.6.18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10

22

2021.6.24

青浦区教育局

3

23

2021.6.30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5

24

2021.7.8

上海国际学校

8

25

2021.7.30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

16

26

2021.7.13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10

27

2021.7.22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

10

28

2021.8.19

上海市文旅局、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2

29

2021.9.2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2

30

2021.9.7

上海师范大学环地、生科、化材辅导员

21


小计


476

 3.6学术交流

2021年学院有1位研究生参加了美国桥水州立大学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1学期交换学习,1位研究生参加了美国南康狄涅大学人类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网络论坛,2位研究生参加了美国北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土地利用与碳循环模型前沿培训,7位研究生参加了在土耳其在线举办的国际地理联合大会。20余位研究生参加了第二十届中国生态学大会。

 3.7论文质量

2021年,本学位点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参加盲审共46篇,每篇1位盲审专家,返回盲审意见46份。从盲审专家评分结果来看,90分及以上5篇,占10.8%80分及以上26篇,占56.5%70分及以及上15篇,达32.6%。优良率达到67%,总体质量良好。

 3.8质量保证

学位点严格执行学校规定,从研究生入校后的个人培养方案制定、师生互选、课程教学、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学位论文预审及预答辩、学位论文查重及盲审、学位论文答辩等流程,步步把关,学位点与导师配合,紧抓研究生教育质量关。特别是在学位论文各流程,实行导师、学位点双层审核,严把质量关。对于学分不合格或是学术水平不足的研究生予以延期毕业处理。

 3.9学风教育

学位点严格执行《上海师范大学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施行细则(试行)》校发〔201825号文的要求。学位点鼓励任课教师和导师们,在保障教学质量、保障教学质量、保障教学实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的育人育才爱党爱国教育模式;进一步协同教学与科研,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全过程,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至今为止,本学位点研究生及导师的学术论文和相关成果均为独立研究,未有学术不端行为。

 3.10管理服务

地理学一级学科建设委员会负责人为太阳娱8722app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专职辅导员为太阳娱8722app副书记,配有兼职辅导员1名,兼职教学秘书1人。

学院制定《太阳娱8722app研究生评奖评优评分细则》等规章制度保障研究生权益。定期开展研究生满意度调查,评价学院服务质量。

 3.11就业发展

学院定期向毕业生发布就业岗位需求,同时开展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训练等提升应聘能力。每年制作就业质量白皮书,定期与用人单位做毕业生评价回访以及定期跟踪毕业生发展质量。

2021年,地理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46人,签约数为46人,签约率100%。从就业形式来看,签订协议26人,签订合同11人,升学1人,定向委培1人,国家计划1人,灵活就业6人。从就业单位分布情况来看,事业单位(包括初高等学校)29人,企业单位13人,其他单位4人。

3.11.1硕士毕业研究生就业率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46

46

100%


3.11.2硕士毕业研究生就业形式

毕业人数

协议

合同

升学

定向委培

国家项目

其他就业形式

46

26

11

1

1

1

6

3.11.3硕士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

毕业人数

事业单位

企业单位

其他单位

自主创业

46

29

13

4

0

4.服务贡献

 4.1科技进步

学科团队以生态保护、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考察为抓手,科研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1.学科团队积极参与由科技部牵头,中国科学院组织实施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围绕青藏高原国家公园建设,完成了“建立潜在跨国保护地遴选指标”和“珠峰南北坡保护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生态系统完整性较好。中国(塔什库尔干)—巴基斯坦、中国(珠穆朗玛峰)—尼泊尔与印度未来跨境合作潜力较高;同时发现是否有完善的人工设施是影响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道路设施对文化服务价值的高低产生显著相关。

2.针对生态环境保护中生态监测、数据集成共享和综合评估方面的迫切需要,历时十多年,发展了一系列关键生态环境要素的遥感监测、采样与调查新方法,建成了青海湖流域天地空一体化综合监测系统,包括232个地面观测点,与卫星、无人机等协同配合,针对15273项监测指标,持续监测近10年,通过地面生态水文传感器网络、空间采样优化、多源卫星与无人机遥感等关键技术的公关,显著提升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监测能力,为支撑流域综合治理、带动全省生态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获得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4.2经济发展

围绕地理学科,学科团队主持新疆喀什地区旅游发展规划项目3项,开展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基础。2021年度承担《新疆叶尔羌河流域旅游发展规划》、《喀什地区全域旅游导览图项目》、《新疆叶城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旅游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先后5次赴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巴楚县、麦盖提县、莎车县、泽普县和叶城县开展深入调研踏勘。围绕叶尔羌河巴楚-泽普段427千米的沿河沿县范围,从旅游发展定位、旅游空间布局、公共服务提升、旅游产品线路及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科学规划,针对重点景区提升、旅游服务设施、节事活动等编制重大项目库;围绕喀什地区十二市县,以手绘风格与科学地图编制为指导思想,设计与编制了喀什地区全域旅游导览图11版式;围绕叶城县全域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针对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红色戍边文化、重点乡村旅游开发以及城区休闲旅游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规划布局。以上对口援疆工作获得了喀什地区行署、喀什地区文旅局、各县文旅局及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地区前方指挥部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扬。

 4.3文化建设

学科依托“上海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生态科普、乡土地理与中学地理野外实习等领域取得成绩。

积极开展科普、研学与专业培训公益服务野外站目前与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气象局、上海市教委、青浦区林业站、青浦区科委等单位紧密合作,共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积极开展科普及公益活动,接待沪上中学近两百余名中学生,普及长三角生态绿色知识与乡村振兴内容

二、本学位点年度建设与发展情况

1.年度建设目标

推进研究生课程改革和一流研究生教育提升计划,进一步完善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教学科研人员,增强教学与科研师资平台建设,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学水平。保障疫情期间的研究生教学秩序稳定,做好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和发挥好每门学位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2.年度建设重要举措

 2.1 积极申请各类研究生教育项目和经费

积极组织参与申报上海市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申报,参与撰写“绿色生态与环境健康”项目申报文本,提出“建设国家野外观测站科学数据与智能应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环境与地理科学本硕博一体化培养项目”、“长三角生态文明课程思政育人实践基地”等研究生人才培养项目积极参加上海市地方高水平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项目申报。

 2.2 丰富研究生学术交流和科研训练

下半年组织开展“研究生学术月”活动,邀请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以及中科院单位专家进行学术讲座。承办第二十届中国生态学大会等大型学术会议

 2.3 加强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管理

增加学术型硕士生导师专业型硕士生导师以及外籍兼职导师。加强研究生招生、毕业以及就业等关键环节,保障研究生招生计划完成率、毕业通过率和就业率。

 2.4 升级研究生科研培养平台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湿地生态系统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获可国家科技部批复,升级为国家站,正式名称为“上海市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为我校唯一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以此为依托建设的“长三角生态绿色科普基地获批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2.5 围绕学习开展党建,抓好党建促学习

积极整合党建资源,开展区域化党建。组织党员师生开展党课沙龙党课竞赛以及红色调研之旅,拓展教育学习形式;寻访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聆听党史故事,以优秀老党员为榜样深刻党史学习教育。

3.年度建设成效

 3.1一流研究生教育项目立项成果丰硕

获得资源与环境博士专业学位博士点培育、太阳娱8722app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环境与地理学科与中科院青藏所和城环所等联合培养研究生、长三角生态绿色产教融合研究生人才培养基地等4项立项计划,经费132万元;获批“拔尖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25项,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库培育项目1项,研究生精品示范课程培育项目1项,课程思政育人实践基地1项。

 3.2开展“研究生学术月”和联培活动、为研究生营造科研氛围和学习交流机会

 “研究生学术月活动举办了36场学术讲座,讲座专家来自25个单位,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17所高校,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6个中科院单位.线下讲座8场,线上讲座28场,参与研究生超过2000人次。202110,我院承办第二十届中国生态学大会,共安排了560个口头报告,设立“全国生态学研究生论坛”,300余位优秀生态学研究生做口头报告,获得了热烈反响。

遴选出6名研究生同学到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进行联合培养,取得较好的成效。

 3.3 不断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本年度授予硕士学位46年度招收硕士生48人,硕士生招生计划完成率100%,硕士生一志愿录取85%。研究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重要竞赛10项,发表论文11篇。研究生就业率达到100%

 3.4有序完成学位点评估和教育部实习实践专项抽查

地理科学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完成教育部地理科学专业认证工作。启动地理学一级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完成《地理学一级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0》《地理学一级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0》。完成2022年硕博研究生的招生简章编制。配合学校教育专业硕士完成教育部实习实践专项抽查,各专业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良好。

 3.5围绕学习开展党建,抓好党建促学习

积极整合党建资源,教工党支部与徐汇区政协党建联盟、上海十多个高校基层党组织、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等校外科研单位开展区域化党建,联手共进。邀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褚劲风在金泽国家野外观测站开展党课沙龙,在绿水青山中讲党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党员师生积极参与党课竞赛,在党史党课竞赛中提升“学党史、悟思想”成效;组织青年教师联谊会近30名教师赴天目山红色调研之旅,拓展教育学习形式;寻访我院“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聆听党史故事,以优秀老党员为榜样深刻党史学习教育。学院党委获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三、发展瓶颈问题和持续改进计划

1.发展瓶颈问题

本学位点发展瓶颈主要表现在:(1)研究生生源质量和招生规模有待于提升。推免生只有1人,211高校生源也只有4人,第一志愿生源录取率也不够高。研究生规模由去年的52人减少到今年的48人,推免生也由去年的4人减少今年的1人。(2)研究生人才培养层次有待于提升。虽然我院在2020年申报了地理学一级博士点授予权,但是没有进入2021年公布的新增博士学位点名录中,这对于我院地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很大的限制。(3)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主要表现在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硕士生博士升学率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4)研究生管理以及制度规范方面均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专职的研究生管理工作队伍力量还较为薄弱、人手比较有限;关于研究生教育培养方面虽然学院也出台了新修订的管理办法,但是有很多细节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打磨、细化和提升。

2.持续改进计划

本学位点持续改进计划主要有:(1)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招生规模和改善生源质量。要向学校研究生院争取尽可能多的招生指标;同时加强招生宣传,走出去到相关的本科学校宣传推介我院地理学一级学位点,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我院211生源比例和第一志愿录取率。(2)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为2023年博士点申报打基础。坚持平台与制度保障建设,紧抓导师培训、学生培养、学科发展等地理学学位授权点核心环节的制度建设。(3)增设学院研究生科研项目,营造研究生科研氛围,提高研究生科研兴趣和水平,为高水平研究成果培育以及考博深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4)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管理和相关的制度规范工作。向学院和学校争取政策,加强研究生管理的专职化水平,争取增加专职的辅导员和教务员。同时制定更加详细的学院研究生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范。(5)继续加强地方高水平大学一流研究教育项目的申报、执行和实施。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