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0年)
名称: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授予单位
代码:10270
授权学科
(类别)
名称:地理学
代码:0705
□博士
授权级别
□√一级学科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
学位点负责人 姓名:卢松
手机:(021) 6432 3752
我校于 2011 年获批地理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共包含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等二级学位点 3 个,其中自然地理学二级学位点于2001年获批,人文地理学二级硕士学位点于 1997 年获批,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二级学位点于 2010 年获批。
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点注重自然地理学、生态学、地理信息科学和自然资源管理等的交叉融合,旨在培养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地理学专业基础理论素养,能够熟练运用传统野外调查、现代“3S”技术和地球大数据等研究方法,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综合应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设有城市环境与生态过程、环境演化与自然灾害和自然资源信息工程等三个方向。
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点注重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城乡规划学的交叉融合,旨在培养面向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能够熟练掌握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和运用包括 GIS 空间分析、大数据分析和城市网络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面向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设有城市空间与产业布局、国土空间与区域旅游规划等两个方向。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学位点注重地理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加强与生态学、环境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的交叉融合,旨在培养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地理信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熟悉地理学、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等应用领域,能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建设、空间分析与应用、辅助决策与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设有城市遥 感与 GIS 应用方向。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的学科。本学科发挥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重大需求,利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把立德树人纳入硕士生培养全过程,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突出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遵循硕士生培养方案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较好地掌握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地理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掌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数值分析等现代科技手段;熟悉科学研究从数据采集到定量分析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具有符合规范地完成研究报告、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具有地理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地理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术型、应用型地理科学专门人才,能够在资源利用、灾害应急、环境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等部门从事开发、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
对培养的硕士生,需要满足课程要求,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 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方可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1.2.1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最长 5 年(含休学期)。
1.2.2 课程设置与学分
硕士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满的学分不少于31分,包括学位公共课(5学分)、学位基础课(9学分)、学位专业课(9学分)、限定选修课(2学分)、任意选修课(2学分)、校通识课(1学分)、学术讲座(1学分)、学术规范(2学分)。各门课程经考核通过方能取得规定的学分。
1.2.3 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A 培养方式
基本教学活动采取讲授、讨论和撰写小论文的形式。科研能力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和参加系列学术活动的形式培养。三年级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即开题报告、答辩等环节,全面提高研究生素质和能力。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至少一篇学术性论文。
B 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
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分)、良(80-89 分)、 中(70-79 分)、及格(60-69 分)、不及格(59 分以下);考查 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中期考核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必须在第 五学期结束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参照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1.2.4 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除标注的引用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的撰写学位论文写作必须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要求(见《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手册》);学位论文所研究的课题围绕地理学研究领域,在学术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点现设城市环境与生态过程、环境演化与 自然灾害和自然资源信息工程等三个方向。其中,城市环境与生态 过程方向重点开展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城市生态与碳循环研究等研究;环境演化与自然灾害方向重点开展城市承灾体与脆弱性的时空演化研究,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研究等;自然资源信息工程方向依托重点开展自然资源动态监测与模型模拟研究,自然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研究,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安全 格局研究等。拥有上海师范大学唯一的国家级科研创新基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上海师范大学长三角生态研究院、城市生态与环境过程校级重点实验室、GRIP-上海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中心等,并与美国塞勒姆州立大学等建立密切合作关系联合培养自然地理学硕士研究生。
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点现设城市空间与产业布局和国土空间与区域旅游规划等两个方向。其中,城市空间与产业布局方向聚焦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重点研究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区域创新空间与产业集群、区域交通体系与城镇发展和国际城市比较研究等领域;国土空间与区域旅游规划重点研究国土空间规划、国土整治、区域旅游规划、可持续旅游、国家公园与生态旅游等。拥有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高峻工作室、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旅游研究院都市旅游研究基地,以及上海师范大学国土空间与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中-欧城市比较研究中心、中-澳国家公园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中-日人文地理与区域创新研究所等科研平台。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学位点主要设有城市遥感与 GIS 应用 方向,积极围绕中国城市群、长三角一体化和国家生态保护地的可 持续发展开展研究,突出数据科学的引领,以地球大数据为手段,综合空间观测、地面监测、实验室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为地理 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先进的方法论和技术,为资源与环境管理 及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依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上海师范大学长三角生态研究院,建立长三角生态大数据实验室,实验仪器先进,实验设备完 善。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塞勒姆州立大学建立“1+1+1 中美GEO-GIS 硕士研究生双学位项目”,联合培养 GIS 硕士研究生。
截止到 2020 年,地理学共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5 人,从职称结构看,其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15 人,高级职称占比 100%;从 学位结构看,均具有博士学位,博士化率 100%;导师受教育背景来 源多元化,最高学位均非本单位获得;从年龄结构上看,60 岁以上 1 人,50-59 岁 8 人,40-49 岁 9 人,30-39 岁 7 人。
表 2.1 培养方向及学术带头人、主要学术骨干
培养方向一 | 自然地理学 | 专任教师数 | 6 | 正高职人数 | 5 | ||||||
序号 | 姓名 | 出生年月 | 最高 学位 | 专业技 术职称 | 博/硕 导 | 国内外主要学 术兼职 | 海外经 历 | 是否带 头人 | |||
1 | 温家洪 | 1966-06-10 | 博士 | 教授 | 博导 | 省级人才计划 入选者、国家 减灾委专家委 员会委员 | 有 | 是 | |||
2 | 高峻 | 1962-06-20 | 博士 | 教授 | 博导 | 中国自然资源 学会副理事 长、中国地理 学会理事 | 有 | ||||
3 | 贾铁飞 | 1966-05 | 博士 | 教授 | 硕导 | 上海市地理学 会理事 | 无 | ||||
4 | 康建成 | 1957-04-20 | 博士 | 教授 | 博导 | 无 | |||||
5 | 杜士强 | 1984-01-24 | 博士 | 教授 | 硕导 | 中国灾害防御 协会规划与标 准专业委员会 理事、中国自 然资源学会资 源持续利用与 减灾专业委员 会青年委员 | 有 | ||||
6 | 赵敏 | 1973-09-19 | 博士 | 副教授 | 硕导 | 有 | |||||
7 | 柳云龙 | 博士 | 副教授 | 硕导 | |||||||
培养方向二 | 人文地理学 | 专任教师数 | 11 | 正高职人数 | 3 | ||||||
1 | 王承云 | 1961-11-08 | 博士 | 教授 | 硕导 | 日本立命馆客 座教授、上海 市地理学会理 事 | 有 | 是 | |||
2 | 林涛 | 1963-07-19 | 博士 | 教授 | 硕导 | 上海地名学会 理事 | 有 | ||||
3 | 卢松 | 1974-02-28 | 博士 | 教授 | 硕导 | 中国自然资源 学会旅游资源 专业委员会秘 书长 | 无 | ||||
4 | 曹月娥 | 1976-06-01 | 博士 | 副教授 | 硕导 | 无 | |||||
5 | 冯翔 | 1980-07-29 | 博士 | 副教授 | 硕导 | 有 | |||||
6 | 李仙德 | 1984-09-24 | 博士 | 副教授 | 硕导 | 有 | |||||
7 | 廖邦固 | 1980-01-28 | 博士 | 副教授 | 硕导 | 有 | |||||
8 | 柳云龙 | 1971-11-14 | 博士 | 副教授 | 硕导 | 有 | |||||
9 | 孟庆洁 | 1970-04-13 | 博士 | 副教授 | 硕导 | 有 | |||||
10 | 徐慧 | 1981-01-25 | 博士 | 副教授 | 硕导 | 无 | |||||
11 | 张中浩 | 1987-02-12 | 博士 | 副教授 | 硕导 | 上海市地理学 会会员、美国 地球物理学会 会员 | 有 | ||||
培养方向三 | 地图学与地理 信息系统 | 专任教师数 | 8 | 正高职人数 | 3 | ||||||
1 | 林文鹏 | 1973-06-13 | 博士 | 教授 | 博导 | 中国地理信息 产业协会教育 与科普工作委 员会委员 | 有 | 是 | |||
2 | 哈斯巴 干 | 1967-11-10 | 博士 | 教授 | 硕导 | 日本国立环境 研究所客员研 究员 | 有 | ||||
3 | 陈能 | 1961-05-10 | 博士 | 教授 | 硕导 | 国家地理信息 协会常务理 事、国家卫星 定位协会理事 | 无 | ||||
4 | 李巍岳 | 1983-03-26 | 博士 | 副教授 | 硕导 | 中国地理学地 图制图学与地 理信息系统专 委会委员 | 有 | ||||
5 | 李卫江 | 1976-08-15 | 博士 | 副教授 | 硕导 | 上海城市科学 研究会城市交 通与智慧管理 专业委员会副 主任 | 有 | ||||
6 | 王亮绪 | 1976-06-28 | 博士 | 副教授 | 硕导 | 无 | |||||
7 | 徐迪 | 1986-06-25 | 博士 | 副教授 | 硕导 | 无 | |||||
8 | 於家 | 1982-08-04 | 博士 | 副教授 | 硕导 | 中国地理学会 会员 | 有 |
2020 年,地理学学位点教师团队新增各类科研项目 37项,科研经费1663.9 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7 项、企事业委托项目 28 项目。在研国家级项目 6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 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1 项目),科研经费 743 万元,在研省部级项目 12 项,科研经费 131.5万元。发表学术论文 68 篇,其中 SCI 论文 21 篇(其中,1 区 6 篇、2 区 8 篇)、SSCI 论文 4 篇、CSSCI/CSCD 论文 18 篇、EI 论文 3 篇、中文核心论文 2 篇、一般期刊论文 20 篇。出版专著 4 部。
表 2.2 2020 年度本学位点教师新增主要科研项目情况
序 号 | 项目名称 | 负 责 人 | 项目来源 | 立项日期 | 合同 经费 (万 元) | 项目 开始 日期 | 计划完 成 日期 |
1 | 时空大数据支持下 的大都市开放性公 共空间内外一体化 应急疏散引导研究 | 於家 | 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面上项 目) | 2020-09- 17 | 48 | 2021- 01-01 | 2024- 12-31 |
2 | 时空大数据支持下的开放性公共空间应急疏散引导研究 | 於 家 |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 2020-11- 17 | 20 | 2020- 07-01 | 2023- 06-30 |
3 | 疫情后全球价值链布局调整对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行为的影响:以特斯拉 与宁德时代为例 | 叶 琴 | 上海市科技发 展基金软科学 研究项目 | 2020-09- 21 | 5 | 2020- 07-01 | 2021- 06-30 |
4 | 上海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现状与对策 研究 | 王 承 云 | 上海市科技发 展基金软科学 研究项目 | 2020-09- 21 | 20 | 2020- 07-01 | 2021- 06-30 |
5 | 上海整合红色文化资源率先建设国家 文化公园调研 | 高 峻 | 上海市决策咨 询研究项目 | 2020-11- 20 | 5 | 2020- 11-20 | 2020- 12-31 |
6 | 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评估研究 | 冯 翔 | 上海市决策咨 询研究项目 | 2020-06- 15 | 8 | 2020- 06-15 | 2020- 09-01 |
7 | 公共安全事件中彰显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优势的政策研 究B | 王 慧 敏 | 上海市决策咨 询研究项目 | 2020-06- 10 | 3.5 | 2020- 06-10 | 2021- 03-10 |
8 | 长三角及临近海域 台风强度演变及其 机理的研究—基 于 CloudSat/CALIPSO 卫星的新视角 | 燕 亚 菲 | 上海市青年科 技英才扬帆计 划 | 2020-06- 15 | 20 | 2020- 07-01 | 2023- 06-30 |
合计 | 129.5 |
表 2.3 本学位点教师主要在研项目情况
序 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项目来源 | 立项 日期 | 合同 经费 (万 元) | 项目 开始 日期 | 计划 完成 日期 |
1 | 遥感产品和网络大数据支持下的中国城市群可持续性评 价 | 高峻 | 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重点项目 | 2016- 09-01 | 330 | 2017- 01-01 | 2022- 12-31 |
2 | 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及防 控体系研究 | 高峻 | 国家社科基金 重大项目 | 2017- 9-27 | 60 | 2020- 04-27 | 2020- 12-01 |
3 | 中国乡村绅士化过 程、机制及效应研究 | 卢松 | 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面上项 目) | 2019- 09-17 | 57 | 2020- 01-01 | 2023- 12-31 |
4 | 时空大数据支持下的大都市开放性公共空间内外一体化应急疏散引导研究 | 於家 | 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面上项 目) | 2020- 09-17 | 48 | 2021- 01-01 | 2024- 12-31 |
5 | 大都市区洪涝灾害承灾体的时空演化与驱动机制—以上海为例 | 杜士强 | 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面上项 目) | 2018- 10-11 | 58 | 2019- 01-01 | 2022- 12-30 |
6 | 基于区域地貌沉积演化的陕山地堑盆地古人类遗址年代 研究 | 王初 | 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面上项 目) | 2018- 10-11 | 60 | 2019- 01-01 | 2022- 12-30 |
7 | 解析型产业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与机理研究:以长江经济带生物医药 产业为例 | 叶琴 | 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青年科 学基金项目) | 2019- 09-29 | 22 | 2020- 01-01 | 2022- 12-31 |
8 | 多类型保护地国家公园建设生态保护与优化综合管理技 术研究 | 高峻 | 国家重点研发 计划(课题) | 2018- 05-22 | 40 | 2017- 07-01 | 2020- 06-22 |
9 | 大都市区多灾种重 大自然灾害综合风 险评估与保险技术(3) | 李卫江 | 国家重点研发 计划(课题) | 2018- 07-23 | 25 | 2018- 01-01 | 2022- 12-31 |
10 | 大都市区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保险技术(2) | 杜士强 | 国家重点研发 计划(课题) | 2018- 07-23 | 60 | 2018- 01-01 | 2022- 12-31 |
11 | 大都市区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保险技术(1) | 温家洪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 2018- 07-23 | 40 | 2018- 01-01 | 2022- 12-31 |
12 | 上海整合红色文化资源率先建设国家 文化公园调研 | 高峻 | 上海市决策咨 询研究项目 | 2020- 11-20 | 5 | 2020- 11-20 | 2020- 12-31 |
13 | 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评估研究 | 冯翔 | 上海市决策咨 询研究项目 | 2020- 06-15 | 8 | 2020- 06-15 | 2020- 09-01 |
14 | 公共安全事件中彰显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优势的政策研 究B | 王慧敏 | 上海市决策咨 询研究项目 | 2020- 06-10 | 3.5 | 2020- 06-10 | 2021- 03-10 |
15 | 全球城市战略空间拓展及有效配置研 究 | 冯翔 | 上海市决策咨 询研究项目 | 2019- 09-26 | 10 | 2019- 09-26 | 2020- 09-26 |
16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的稳定性与创新绩效研究:对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启示 | 叶琴 | 上海哲学社会 科学青年项目 | 2019- 09-09 | 6 | 2019- 09-09 | 2020- 10-31 |
17 | 知识复杂性、多样性与长三角战略性 新兴产业成长 | 李仙德 | 上海哲学社会 科学一般项目 | 2019- 09-09 | 8 | 2019- 09-09 | 2022- 12-30 |
18 | 时空大数据支持下的开放性公共空间应急疏散引导研究 | 於家 | 上海市自然科 学基金 | 2020- 11-17 | 20 | 2020- 07-01 | 2023- 06-30 |
19 | 疫情后全球价值链布局调整对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行为的影响:以特斯拉 与宁德时代为例 | 叶琴 | 上海市科技发 展基金软科学 研究项目 | 2020- 09-21 | 5 | 2020- 07-01 | 2021- 06-30 |
20 | 上海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现状与对策 研究 | 王承云 | 上海市科技发 展基金软科学 研究项目 | 2020- 09-21 | 20 | 2020- 07-01 | 2021- 06-30 |
21 | 多源大数据支持下的上海市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空间优化 对策研究 | 周锐 | 上海市科技发 展基金软科学 研究项目 | 2019- 10-09 | 8 | 2019- 07-01 | 2020- 04-30 |
22 | 联合多源观测与模式数据尺度优化的长三角地区短时极 端降雨模拟研究 | 李巍岳 | 上海市自然科 学基金 | 2019- 07-01 | 20 | 2019- 07-01 | 2022- 06-30 |
23 |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与核子空间方法相结合的城市拓展研 究 | 哈斯巴 干 | 上海市科技专 项 | 2018- 07-20 | 18 | 2018- 07-01 | 2020- 06-30 |
合计 | 931.5 |
表 2.4 本学位点教师出版专著/教材情况
序 号 | 著作名称 | 第一作者 | 出版单位 | 出版时间 |
2 | 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影响与风 险评估 | 李卫江 | 气象出版社 | 2020-07- 01 |
6 | 人口流动背景下的城乡基本 公共服务供需研究 | 邵琳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20-12- 01 |
7 | 冰冻圈灾害学 | 温家洪 | 科学出版社 | 2020-06- 01 |
8 | 历史城镇真实性感知与保护 利用 | 王婧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20-04- 15 |
表 2.5 本学位点教师代表性学术论文
方 向 | 论文名称 | 作者 | 期刊名称 | 发表 时间 | 论文 级别 |
自 然 地 理 学 | Policy delivery gaps in theland-based flood risk management in China: A wider partnership isneeded. | 杜士强 | Environmental Science &Policy | 2020- 11-28 | SCI |
Impacts of secondary andquarter- diurnal tidal species on backwater hydrodynamics in tidalrivers | 张敏 |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 2020- 06-16 | SCI | |
Dust deposition on vegetation leaves in Shanghai,China | 林文鹏 |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 2020- 01-10 | SCI | |
A Study on Spatial Accessibility of Urban Tourism AttractionEmergency Response under Flood Disaster Scenario | 徐慧 | Complexity | 2020- 11-01 | SCI | |
Rapid urbanization in amountainous landscape: patterns, drivers, and planningimplications | 马群 | LandscapeEcology | 2020- 06-30 | SCI | |
Climatic Zoning of SST in theEast China Sea and Adjacent Seas from 1981 to 2010 | 康建成 |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 2020- 05-14 | EI | |
冰冻圈灾害特征、影响及其学科发 展展望 | 温家洪 | 中国科学院院刊 | 2020- 03-24 | CSCD |
“城-郊-乡”土壤环境磁学特征及 其空间分布研究 | 柳云龙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 境 | 2020- 02-10 | CSCD | |
崇明东滩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 光谱特征研究 | 王初 | 环境工程 | 2020- 06-09 | 中文 核心 | |
基于模型耦合的北部湾风暴潮增水 与风浪模拟研究 | 张敏 | 广西科学 | 2020- 01-02 | 一般 期刊 | |
人 文 地 理 学 | A city-scale assessment of emergency response accessibility to vulnerable populations and facilities undernormal and pluvial flood conditions for Shanghai,China | 廖邦固 |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Urban Analytics andCity Science | 2020- 11-19 | SSCI |
How do passengers allocate and evaluate their travel time? Evidence from a survey on the Shanghai– Nanjing high speed rail corridor,China | 唐佳 |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 2020- 04-23 | SSCI | |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in rural destinations: A case study ofHongcun Village inChina | 卢松 | Tourism Management | 2020- 04-18 | SSCI | |
Examining sociocultural factors in assessing vocabulary knowledge of children from low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 刘兰 | Early Child Developmentand Care | 2020- 01-06 | SSCI | |
Evaluating the runoff storagesupply- demand structure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for urban flood management | 周锐 |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 2020- 09-30 | SCI | |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 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 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 唐佳 | 地理科学 | 2020- 08-31 | CSSCI | |
基于腾讯迁徙大数据的长三角城市 群春运人口流动时空特征 | 周锐 | 人文地理 | 2020- 08-15 | CSSCI | |
基于手机上网数据的体育设施规模 测算——以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城 市设计为例 | 周锐 | 上海城市规划 | 2020- 06-28 | CSSCI | |
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空间格 局及动力机制——以500 强为例 | 王承云 | 经济地理 | 2020- 11-01 | CSSCI | |
江苏省城市综合创新竞争力时空联 系研究 | 王承云 | 华东经济管理 | 2020- 11-01 | CSSCI | |
基于 PRAC 法则的乌镇抖音旅游营 销研究 | 卢松 | 资源开发与市场 | 2020- 06-15 | 中文 核心 | |
西方绅士化研究进展及其对我国城 市建设的启示 | 卢松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 学 | 2020- 01-15 | 中文 核心 | |
地 图 和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 Evaluation of the ERA5reanalysis precipitation dataset over Chinese Mainland | 李巍岳 | Journal of Hydrology | 2020- 10-20 | SCI |
Supply-demand analysis of urban emergency shelters based on spatiotemporal populationestimation | 於家 |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 2020- 06-25 | SCI | |
Urban land cover mapping underthe Local Climate Zone scheme using Sentinel-2 and PALSAR-2data | 哈斯 巴干 | UrbanClimate | 2020- 06-24 | SCI | |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deforestation in the Chapare regionof | 哈斯 | LAND DEGRADATION& | 2020- 06-08 | SCI |
Bolivia using LANDSATimages | 巴干 | DEVELOPMENT | |||
Multi-coverage optimal locationmodel for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 facilities under various disaster scenarios: a case study of urban fluvial floods in the Minhang district of Shanghai,China | 於家 | NATURAL HAZARDS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 2020- 01-17 | SCI | |
Dust deposition on vegetation leaves in Shanghai,China | 林文鹏 |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research | 2020- 01-10 | SCI | |
Modeling Urban Ecological Securityin Yangtze River Delta based onMachine Learning | 李巍岳 | 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 2020- 05-06 | EI | |
城市建设用地的潜在生态适宜性评 价——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 | 於家 | 资源科学 | 2020- 03-31 | CSSCI | |
基于共享单车的公共休闲设施吸引 力空间分析 | 陈能 | 智能城市 | 2020- 03-01 | 一般 期刊 | |
基于 ALOS 数据的厦门岛城市绿地 景观格局分析 | 陈能 | 地理空间信息 | 2020- 02-01 | 一般 期刊 |
截止 2020 年底,学位点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 1 个(上海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省部级科研平台 2 个(中国旅游研究院都市旅游研究基地、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 研究基地-高峻工作室)。校级科研平台 4 个(城市大数据与可持续 发展研究中心、GRIP-上海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中心、中日人文 地理与区域创新研究所、中欧城市比较研究中心)。
2020 年度,学院对于研究生的资助奖励主要涵盖了新生奖学 金、国家奖学金、中西部学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科研成果奖励 等研究生奖助项目,共计 56.448 万元。
表 2.6 研究生奖助学金情况表
类别 | 资金总额(万元) | 所占百分比(%) |
生源奖学金 | 0 | 0 |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 6 | 10.63 |
国家助学金 | 0 | 0 |
学业奖学金 | 49.76 | 88.15 |
科研成果奖励 | 0.688 | 1.22 |
三助费 | 0 | 0 |
其他 | 0 | 0 |
合计 | 56.448 | 100.00 |
2020 年,报考我校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共计 187人,录取研究生 共 52 人,其中,4 人为本校推免生。
为保证生源质量,2020 年学位点微调了考试科目,增加对数学 专业能力的要求;严把复试关,淘汰科研能力、综合素养相对较差 的考生;学院做好内部宣讲,设立针对本科生的科研项目、设立地 理创新班等措施,发挥学位点导师主动性,吸引有考研意向的学生 提前加入导师的研究团队达到报考或直研本学位点的目的。同时, 通过学院网站宣传学位点取得的成果,增强对优秀生源考生的吸引 力。
表 3.1 2020 年生源报录比
类别 | 自然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 地图学与地理 信息系统 | 合计 |
第一志愿报考人数 | 55 | 89 | 43 | 187 |
第一志愿录取人数 | 16 | 20 | 16 | 52 |
其中:推免生 | 1 | 0 | 3 | 4 |
报录比率 | 29 | 22.5% | 337.2 | 100% |
生源结构 | 211 高校 2%;本校生源 21.1%;外校普通大学类生源 34.6%;其他类 学校生源42.3% |
3.2.1 注重党建引领作用,凝心聚力培育英才
学院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抓手,着力开展研究生党建工作,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基层组织更加有 力、党员个人更加有为,辐射面广、影响力强的研究生党建工作局 面。在严格的组织工作作风之下,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 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方针,团结带领全院上下大力培育优秀 研究生学子。
首先,学院在形式和内容上严格研究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组 织研究生支部每月按照学校的指导意见和要求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后及时总结、提交材料。同时,引导广大研究生党员自觉用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 实践中书写人生的精彩华章。其次,学院积极开展研究生设岗定责 工作,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在思想、实践、就业、学习、科研等方 面的自身优势,以党员结对、科研指导、学生工作、志愿服务等多 种方式引导研究生党员做朋辈帮扶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3.2.2 坚持教育根本任务,凸显课程思政影响
各学位点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建设,大力构建“全专业推进、全过程贯穿”的育人体系,从公共
课到专业课,从基础课到限选课,精心编排各学位点的专业课程,切实发挥好每门课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行业内的各界学者嘉宾, 为研究生安排多种形式的讲座交流,提升学术科研能力的同时,旨 在培育高尚的家国情怀,增强艰苦的奋斗精神,厚植良好的学术氛 围。
3.2.3 广泛开展评优评奖,树立朋辈先锋榜样
各学位点内依托校内外的资源和平台,开展各类评优评奖活动,例如学院大地奖学金评选、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优秀 毕业生评选等,评审和选拔出优秀研究生学子,通过宣传他们的卓 越事迹,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争优创先,强化朋辈的示范引领作用。
2020 年底,学院开启了首届“大地奖学金”评选活动,上海师 范大学“大地奖学金”由我校 86 级地理系校友顾登生发起,91 级 地理系校友李敏烨、92 级地理系校友徐烁共同捐资设立。“大地奖 学金”主要用于奖励太阳娱8722app优秀学子,是促进“全员 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载体。在自主申报阶段,共 收到 50 余份申请表,秉承“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经学院评 审,共评选出 10 名大地奖学金个人和团队、10 名提名奖个人和团 队。其中,来自 18 级自然地理学的 2 名同学沈菊、王恩泽获得大地 奖学金(个人),19 级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杨雯丽同学获 得个人奖提名。
3.2.4 营造卓越校园文化,培养良好师德风气
在学校研究生会的组织和指导下,院级研究生会开展了各类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营造了卓越的校园文化氛围。例如首届“我心
目中的好导师”院内评选、第一届研究生羽毛球比赛初赛、第八届 “师道杯”研究生学术演讲比赛院内赛等活动。
上海师范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旨在表彰“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的先进典型,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 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激发全体研究生导师“以德立身、以德立 学、以德施教”。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王承云教授获得了首 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的殊荣,为学院树立了优良的师德榜样示 范。
3.2.5 丰富课余学习生活,切实推进日常管理
学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着力丰富研究生的课余生活,同时借助活动的举办,学生工作辅导员及时掌握研究生近期状况,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此外,在学院举办大型活动前夕,学生工作办公室向各个专业 招募研究生志愿者,例如 2020 年 1 月的学院校友会成立大会、2020
年 10 月的上海市第十四届“都市文化”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在保障 会议和活动顺利进行的同时,志愿者同学也在忙碌的志愿服务中体 会到了奉献的精神内涵,切实提升了思想认识,培育了道德情操。
在 2020 年疫情期间,辅导员通过线上每日健康日报的方式,了 解每一位研究生的实时动向和身体状况,做到绝不遗漏任何一位学 生。定期在线上了解同学们居家学习生活的情况,为同学们解决实 际困难。在集中返校前,利用腾讯会议召开年级大会,传达学校关 于防疫的最新方针、政策、措施,解答同学们的疑惑,为大家顺利 返校及返校后开展正常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保障。
2020 年,依托地理学科一级学科优势,以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 地理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较好地掌握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基本理 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地理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掌握地图学与地 理信息系统、遥感和数值分析等现代科技手段等为培养目标;熟悉 科学研究从数据采集到定量分析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全过程,课程设 置体现和支撑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符合规范地完成研究 报告、发表学术论文、撰写学位论文等学术素养和能力。核心课程 包括一级学科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每个方向都设有选修课 程,还可以跨专业选修课程,提高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内的基本素 养,掌握更广泛的专业基础知识。
表 3.2 2020 年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设置
(不含全校公共课)
课程 类别 | 课程 名称 | 学 分 | 总 学 时 | 开课学期 | 任课 教师 | 任课教师 专业技术 职称 | 授课 语言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学位基 础课 (选4 门课 程,至 少9学 分) | 地理学思想史 | 2 | 32 | √ | 贾铁飞 | 教授 | 中文 | |||||
景观与区域生态学 | 2 | 32 | √ | 高峻 | 教授 | 中文 | ||||||
房学宁 | 讲师 | 中文 | ||||||||||
人文地理学前沿 | 2 | 32 | √ | 林涛 | 教授 | 中文 | ||||||
资源环境遥感 | 3 | 48 | √ | 哈斯巴 干 | 教授 | 中文 | ||||||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 3 | 48 | √ | 王亮绪 | 副教授 | 中文 | ||||||
城市信息系统开发与 设计 | 3 | 48 | √ | 陈能 | 教授 | 中文 | ||||||
学位专 业课 (选 4 门课 程,至 少 9 学 分) | 气候变化与城市环境 | 3 | 48 | √ | 杜士强 | 教授 | 中文 | |||||
灾害风险分析与管理 | 2 | 32 | √ | 温家洪 | 教授 | 中文 | ||||||
城市生态学 | 2 | 32 | √ | 马群 | 副教授 | 中文 | ||||||
城市地理学 | 3 | 48 | √ | 王承云 | 教授 | 中文 | ||||||
旅游地理学 | 2 | 32 | √ | 卢松 | 教授 | 中文 | ||||||
国土空间规划 | 2 | 32 | √ | 曹月娥 | 副教授 | 中文 | ||||||
城市遥感 | 2 | 32 | √ | 林文鹏 | 教授 | 中文 | ||||||
空间分析应用建模 | 2 | 32 | √ | 於家 | 副教授 | 中文 |
郑远帆 | 讲师 | 中文 | ||||||||||
GIS二次开发 | 3 | 48 | √ | 李巍岳 | 副教授 | 中文 | ||||||
选修课 | 专业外语(限选) | 2 | 32 | √ | 本学院 | 中/ 英 | ||||||
城市空间分析 (人文限选) | 2 | 32 | √ | 廖邦固 | 副教授 | 中文 | ||||||
跨专业选修课 | 2 | 32 | √ | 中文 |
严格执行《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职责、遴选和流动的暂行 规定》,结合学院师资队伍情况,2019 年 7 月制定的《环境与地理 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试行)》。其中,对导师的遴 选、职责和流动提出了具体要求。2020 年,新遴选硕士生导师 2
人,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各 1 人,都是具有副教授 以上职称、科研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优秀教学科研人员。
按照学校相关要求严格执行在研究生教育、培养全过程中导师 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要求。组织地理学科导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各项 导师培训、研究生教育讲座等。
学位点依托上海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 究站,建立长三角生态教育产教融合基地。为研究生提供野外实践 学习,通过知识转化,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生态科普活动。
表 3.3 2020 年研究生科普志愿者团队面向大中小学单位开展科普服务统计
序号 | 时间 | 单位 | 人数 |
1 | 2020.11.06 | 青浦一中 | 45 |
2 | 2020.11.07 | 太阳娱8722app | 30 |
3 | 2020.11.16 | 复旦附属中学本部、青浦校区 | 156 |
4 | 2020.11.17 | 复旦附属中学本部校区 | 71 |
5 | 2020.11.19 |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5 |
6 | 2020.11.27 |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30 |
7 | 2020.12.22 | 市北初级中学 | 80 |
8 | 2020.12.23 | 上海师范大学团委 | 14 |
9 | 2020.12.23 | 上海市教委 | 8 |
合计 | 439 |
表 3.4 2020 年研究生科普志愿团队面向社会公众科普服务统计
序号 | 时间 | 单位 | 人数 |
1 | 2020.07.17 | 上海市地理学会 | 11 |
2 | 2020.10.13 | 青浦区气象局 | 3 |
3 | 2020.10.20 | 高等教育出版社环境室 | 3 |
4 | 2020.11.09 | 青浦区环境监测站 | 5 |
5 | 2020.11.10 | 中国自然资源部 | 8 |
6 | 2020.11.19 | 上海市教委后勤保卫处 | 10 |
7 | 2020.11.19 |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战略部、市 生态环境局 | 15 |
8 | 2020.11.24 | 中国科学院大气地理研究所 | 5 |
9 | 2020.11.24 | 青浦区生态环境局、青浦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青浦区科委、青浦区环境监测站 | 10 |
10 | 2020.12.1 | 青浦区环境监测站、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 5 |
11 | 2020.12.2 | 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生态环境局、 青浦区生态环境局 | 10 |
12 | 2020.12.23 | 上海市教委 | 8 |
合计 | 93 |
3.6 学术交流
近年来,我院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开拓研究生海(境)外学术交流渠道,资助学生参加或参与海(境)外研习、交流访学、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等项目,选派研究生赴美国塞勒姆州立大学、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等交流,提升了我校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适应国际大都市发展的一流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通过院校合作项目,选派 1 名硕士研究生赴美国留学,顺利获
得美国硕士学位;选派 1 名硕士研究生赴美国交换学习;选派 1 名 硕士研究生赴澳大利亚交换学习。
根据学院在环境与地理学科上的特点和学科需求,设计了感知 澳大利亚:从大分水岭到蓝色海洋-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地理生态综合 野外实习项目,通过学校招募了 8 名硕士生,计划于 2020 年 2 月赴
澳大利亚开展野外实习,后因疫情被迫取消。行前,已经为 60 名同
学开展了 4 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海岸带自然地理学、 澳大利亚人文地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
2020 年,本学位点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参加盲审共 45 篇,每篇 1
位盲审专家,返回盲审意见 45 件,其中,有 2 篇学位论文外审要求 作较大修改后再送审,经修改二次送审后全部合格。从盲审专家评 分结果来看,90 分及以上 5 篇,占 11.1%,80 分及以上 33 篇,占 73.4%,70 分及以及上 5 篇,达 11.1%,不合格 2 篇,占 4.4%。优 良率达到五分之四,总体质量良好。
学位点严格执行学校规定,从研究生入校后的个人培养方案制 定、师生互选、课程教学、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学位论文预审及预答辩、学位论文查重及盲审、学位论文答辩等流程,步步把 关,学位点与导师配合,紧抓研究生教育质量关。特别是在学位论 文各流程,实行导师、学位点双层审核,严把质量关。对于学分不 合格或是学术水平不足的研究生予以延期毕业处理。
学位点严格执行《上海师范大学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 的施行细则(试行)》校发〔2018〕25 号文的要求。2020 年在新冠 疫情影响下,首次进行线上教学,学位点鼓励任课教师和导师们, 在保障教学质量、保障教学质量、保障教学实施的基础上,积极探 索线上教学的育人育才、爱党爱国教育模式;进一步协同教学与科 研,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全过程,把立德树人融入 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至今为止,本学位点研究生及导师的学术论文和相关成果均为 独立研究,未有学术不端行为。
地理学一级学科建设委员会负责人为太阳娱8722app副院 长,专职辅导员为太阳娱8722app副书记,配有兼职辅导员 1
名,兼职教学秘书 1 人。
学院制定《太阳娱8722app研究生评奖评优评分细则》等 规章制度保障研究生权益。定期开展研究生满意度调查,评价学院 服务质量。
学院定期向毕业生发布就业岗位需求,同时开展简历制作、面 试技巧训练等提升应聘能力。每年制作就业质量白皮书,定期与用 人单位做毕业生评价回访以及定期跟踪毕业生发展质量。
2020 年,地理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 45 人,签约数为
45 人,签约率 100%。从就业形式来看,签订协议 24 人,签订合同
11 人,升学 4 人,其他形式就业 6 人。从就业单位分布情况来看,
事业单位(包括初高等学校)22 人,企业单位 19 人,其他单位 4 人。
表 3.5 硕士毕业研究生就业率
毕业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45 | 45 | 100% |
表 3.6 硕士毕业研究生就业形式
毕业人数 | 协议 | 合同 | 升学 | 出国 | 其他就业形式 |
45 | 24 | 11 | 3 | 1 | 6 |
表 3.7 硕士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
毕业人数 | 事业单位 | 企业单位 | 其他单位 | 自主创业 |
45 | 18 | 19 | 4 | 0 |
学科团队以国家公园试点、生态保护地管控、青藏高原第二次 综合考察为抓手,科研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4.1.1 建设“协同保育区”,积极开展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在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开化县人民政府委托下,学科团队在钱江源国家公园先后开展 5 次调研,走访了 3 省 4 县 8 乡镇 13 个村
和 1 个自然保护区,开展 20 次村委会座谈,走访 163 户家庭,访谈
172 人次,提出建立跨界协同保育区的方案,并划定 159 平方千米 的协同保育区开展前期工作,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提供钱江源经 验。
4.1.2 参加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积极尝试边境地区保护地跨境合作
针对当前新疆西藏边境地区复杂的战略态势,学科团队深入藏 族村寨和边防哨所,与农牧民和边防武警官兵交流,掌握了第一手 资料。在此基础上,以跨界协同保护为突破口,用学科知识 解决管 理难题,为珠峰国家公园建立提供建设方案,有效推进青藏高原国 际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4.1.3 首提“保护地外交”理念,积极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学科团队在大量野外调研基础上,提出“保护地外交”概念,积极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相关成果《泛第三极跨境国家公园建设方案》被上海市委办公厅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办公室所采纳,形成专报上报中央。
围绕地理学科,学科团队主持新疆喀什地区旅游发展规划项目 15 项,开展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基 础。
4.2.1 “地理+”为喀什建设提供基础支持
学科团队走遍喀什地区 12 个县,8 次登上世界屋脊帕米尔高 原,结合地理信息技术与实地踏勘,梳理自然与社会类地理信息, 集成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喀什地区维护安全稳定、开展区域规划、 发展区域经济提供决策支持。
4.2.2“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学科团队参与实施“旅游兴疆”发展战略,先后主持《新疆喀 什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新藏线国家风景大道旅游发展规 划》工作等,承担《新疆叶尔羌河生态文化区旅游发展规划》和《新疆喀什地区全域旅游导览图》编制工作,主持乡村旅游扶贫规 划 4 项,发挥旅游先导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4.2.3 “生态+”推进乡村振兴
学科团队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最大程 度减少资源消耗,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方 案有效助力喀什脱贫攻坚发展,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常委艾力肯、喀什地委书记李宁平和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地区指挥部好评。2018 年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考察喀什,对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的成果表示赞赏。
学科依托“上海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 究站”,在生态科普、乡土地理与中学地理野外实习、江南文化与 乡村振兴等领域取得成绩。
4.3.1 全力服务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依托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立“空-天-地”一体化观测 体系,为研究示范区环境变化提供时序数据,为开展生态系统综合 治理提供技术支撑,打造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实践基地、生态数据集 成中心、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和环境生态人才培养基地。
野外站目前与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气象局、上海市教 委、青浦区林业站、青浦区科委等单位紧密合作,共建国家野外科 学观测研究站;积极开展科普及公益活动,接待沪上中学近百余名 中学生,普及长三角生态绿色知识和江南文化与乡村振兴内容;为 上海市 3 所中学地理教师提供地理野外实习专业培训。
4.3.3 引导学生投身科研实践,获得媒体关注与报道
学科教师与学生团队的实践成果《用无人机航拍长三角》在《青年报》专版报道,团队受邀上海市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专 题访谈;获“创青春·XIANG 未来”2020 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 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研学线路青年设计大赛二等奖。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强化学术诚信意识,营造良好学风。 整合学院优势课程资源,深化研究生课程改革,完善研究生人才培 养方案。全面整合学科力量,推进新一轮学位点申报与学科评估工 作。规范研究生招生关键环节,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实施一流研究生教育提升计划,推进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丰富研究生学 术交流和科研训练,申报各类研究生科研项目,提高研究生学术创 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国际合作交流能力。加强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管 理,不断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和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做好特殊时期 的育人育才工作,保障疫情期间的研究生教学秩序稳定。加强校友 参与度,探索建立学院品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根据上海市学位办和校研究生院通知,第一时间组织地理学博
士点和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点申报工作。同时,成立第五轮学科评 估领导小组,组织地理学科相关教师有序开展地理学学科的评估梳 理与填表工作。
做好 2021 研究生招生工作以及硕士命题工作,完成上海师范大学 2020 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完成研究生复试、学位论文答辩 和学位申请以及就业工作。开展“太阳娱8722app研究生评奖评优”、“优秀毕业研究生评选”等工作,共建联合研究生实习基地。
聚焦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领域,积极举办高水平高层次国 内学术会议。同时,面向本科生与研究生开展“学术大讲堂”、线 上学术讲座等,举办“人生导师”沙龙活动,促进师生交流学习。
积极与青浦区政府、青浦区科委等多家单位开展科研与应用合 作,申报科技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推进野外站基地、气象监测 场和通量塔以及实验室和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建设研究 生野外实习基地,服务于教师和研究生开展生态环境观测、监测、 数据共享、湿地调查、生态科普等科研实验活动。
在完成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展育人育才工 作,开展爱党爱国教育,弘扬抗疫精神。进一步协同教学与科研, 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全过程,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 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探索网络思政教 育创新和云就业方式,主动联系校友企业对接就业需求,进一步优 化就业指导服务,多措并举促进我院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 分就业。
2020 年,顺利完成地理学博士点和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点申报 工作。同时,学院成立学科评估领导小组,组织地理与环境相关教 师,为应对第五轮学科评估新的考评指标和内容,有序开展地理学 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的评估梳理与填表工作。
根据学校布置,通过在线等形式顺利完成研究生复试、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工作。做好 2021 研究生招生工作以及硕士命题工
作。完成上海师范大学 2020 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以及就业工 作、“太阳娱8722app研究生评奖评优”、“优秀毕业研究生 评选”等工作。
举办高水平高层次国内学术会议 3 场次,参会人次累计 200 余
人次。2020 年 11 月 1 日,主办“新格局与上海旅游”专家座谈 会;2020 年 10 月 31 日,承办“2020 年上海市第十四届都市文化与 城市生态文明研究生学术论坛”;2020 年 5 月线上举办“2020 年中 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同 时,本年度面向本科生与研究生开展“学术大讲堂”2 期、线上学 术讲座 10 场次,举办“人生导师”沙龙活动 5 期。
2020 年,学院成功申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湿 地生态系统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已完成野外站基地、气 象监测场和通量塔以及实验室和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应 用于教师和研究生开展生态环境观测、监测、数据共享、湿地调 查、生态科普等科研实验活动。与稻城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签署 协议共建研究生实习基地。
2020 年学院在完成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展育 人育才工作,依托“四史教育”、《我在湖北》“抗疫教育”等主 题教育活动,开展爱党爱国教育,弘扬抗疫精神,引发学生生命思 考,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家国情怀与报国之志。依托学院新媒体平台,建立生态文明科普品牌,践行生态文明实践观。
2020 年学院整体就业率 100%,位列全校第四,学院获评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此外,全力配合学校疫情督查工作,做好海外交流学生的情绪安抚,协助学校公派出访的三位研究生返回上海。现仍有两位获得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学生在美国和日本继续学业,学院将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及时对接回国要求。
自 2018 年 10 月成立太阳娱8722app以来,我院地理学学
科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比如 2020 年取得了上海市科委野外观测台站
1 处(该站于 2021 年初被立项为国家级野外观测台站),取得了我 院省部级科研平台建设的重大进展,研究生教育也取得了稳步增 长,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与此同时,随着全国研究 生教育质量要求日愈提高,我院地理学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着诸多 瓶颈问题,如总体规模不大和层次不高、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程度不 高、研究生培养经费投入不足、导师队伍建设和科研项目立项有待 提升等问题。为此,借助上海市新一轮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契 机,借助上海一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未来将进一步推动 地理学一流研究生教育改革,为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 的资源环境类学院提供有力支撑。
长期以来我校没有独立的地理学院设置,对于地理学科的建设 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我校地理学排名靠后。2018 年成立新的地理学院之后,经过建设,我校地理学科取得 了长足的进步,在 2020 年中国软科的学科排名中,我校地理学科名
列全国第 11 名。虽然如此,我院地理学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总体上
不大,三个二级学位点招生总数也只有 52 人;从层次上看,我院目 前还只有地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还没有地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人才培养层次上还有待于加强。这些问题对于发挥我校地理学科服 务和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和上海市城市发展建设均存在着一 定的约束和限制。
近年来,我院通过海外研习、国际联合培养、交流访问、国际 学术会议等多种渠道,使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拓宽了国际视野,增强 了学术创新的能力。但总体上我院研究生参与教育国际化的规模和 层次还很有限,在与国外高水平大学之间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学 术交流、各种形式访学等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研究生规模扩大和经费政策调整,加上教学周期性的变 化,研究生培养经费投入不足且“常态支持”不稳定,特别是在学 位点建设、导师队伍建设、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投 入不足(如学位点建设经费仅为 2.1 万元),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 已取得建设成效的项目难以保证持续性提升,更不易于推动新的改 革项目。
虽然新学院成立一直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引进了一定数量的优秀博士,但是高级职称(尤其是正高)人数偏少,高级别人 才称号获得者也较少,多数年轻教师和青年博士还需要更多成果积 累。在高层次引才方面,由于上海房价等成本较高,效果也不是很 明显。从科研项目立项上看,虽然立项数量也不少,但是高级别科 研课题仍需努力。
2.1 把学风、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师范大学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
实施细则》《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建立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 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地理学一级学位授权点学术规范和学术道 德教育,将《学术规范与论文指导》纳入每个学科的课程体系,将 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贯穿研究生培 养全过程,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格局。
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上海 “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建设需求,对标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对高 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新要求,本年度已完成地理学一级博士学位授 权点申报的各项工作。坚持平台与制度保障建设,紧抓导师培训、 学生培养、学科发展等地理学学位授权点核心环节的制度建设,为 申报地理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后续工作打基础,明确研究生培 养目标、任务和要求,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平台和制度保障。
学院将进一步加大网络、现场宣传等方式进行招生宣传,加大 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通过举办研究生暑期夏令营,吸引优秀的本 科毕业生参加夏令营,通过夏令营介绍优势特色学科,吸引推免生 报考我校。加大本学院学科的招生宣传,鼓励导师利用讲座访学等各 种机会加强学院学科的介绍,不断提高本院本科生报考本院硕士点 的数量。继续对录取的推免生以及优秀生源新生进行奖励。不断提 高录取考生中本院学生的数量和比例,稳步提高录取考生的生源质 量。
健全学院和导师责权机制。强化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 责任人的意识,制定和完善学院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标准、聘任和考 核机制,把好研究生导师的入口关,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强 化导师培训和发挥名师效应,提高对研究生的指导水平,不断提升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激励和督促导师开展高级别科研课题的申报 和准备工作,进一步提升我院地理学科级别科研课题数量和质量, 为研究生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借助上海师范大学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契机,向学校争取研究 生培养经费和条件保障,在招生、培养、实践基地和科研设备设施 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完善研究生教育条件。鼓励研究生导师更 多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给予研究生更多科研训练机会的同时, 确保研究生能够获得充分的科研经费保障。同时积极和中国科学院相关的地理学研究机构、国内地理学重点高校合作,密切联系,争 取为研究生提供联合培养的条件和机会。